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千年古镇的华丽转身——溆浦龙潭镇小城镇建设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侧记

时间:2023-06-05 17:29:06 | 浏览:413

悠悠龙潭河,静静流淌千年;茫茫景观堤,绵绵立于河岸;栩栩文化墙,循循引导方向;青青石板路,幽幽深入坊间。走进千年古镇——溆浦县龙潭镇,随处可见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城镇环境……龙潭镇是溆浦的人口大镇,2015 年12 月,乡镇区划调整改革时

悠悠龙潭河,静静流淌千年;茫茫景观堤,绵绵立于河岸;栩栩文化墙,循循引导方向;青青石板路,幽幽深入坊间。走进千年古镇——溆浦县龙潭镇,随处可见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城镇环境……

龙潭镇是溆浦的人口大镇,2015 年12 月,乡镇区划调整改革时由原大华乡、温水乡、横板桥乡、龙潭镇合并设立。辖33 个行政村和4 个社区,总人口8 万人。随着集镇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城镇管理等“短板”日益凸显,一度造成脏乱差。对此,龙潭镇党委、政府围绕“千年古龙潭、抗战决胜地”发展定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以“街道、河道、省道、市场、广场”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及环境综合整治,至今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3 亿元,实施各类民生设施建设20 余项,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一条街道的美丽蜕变

“太久没回来,家乡变得这么美,都快不认识了。”春节临近,常年在外工作的王苛嘉回到龙潭镇家中,眼前景象令他既陌生又惊喜。

破损坑洼的水泥路面变成了干净平整的沥青大道,还有用花岗岩铺成的人行道,头顶蜘蛛网般纠缠在一起的电线也清理变得整齐了,街上乱搭的屋棚、乱摆的摊位也没了踪影,整个集镇显得干净、有序又漂亮,仿若置身大城市的商业街。

“现在的街道跟以前大不一样了,不仅干净,而且靓丽了,让人觉得仿佛生活在城里。”在龙潭街上经营了多年的打印店店主王斌深有感触地说道。一年前,只要下雨天,他家店门口乱成一团,污水横流,路面泥泞,开店做生意也受影响。“你看现在多好,路面是柏油马路,店铺进行了统一规范,人行道上还有小花坛,很是赏心悦目。”

城区主干道作为镇区的中心地带,商铺林立,人流如织。但主干道多年未修缮,路面四处破损。“车一摇,龙潭到……”这是几年前外乡人对龙潭的普遍认知。四处坑洼的马路使得过路的车辆不停颠簸,尤其是到夏季汛期,路面因地势低洼,也没有污水管网,只要雨下得稍大点,路面上就会到处积满污水,整个街道泥泞不堪,沿街住户、过往司机、居民是苦不堪言。

自近两年小城镇建设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启动以来,龙潭镇谋定而动,坚持规划引领,在湖南大学设计院设计的《龙潭镇城镇总体规划(2014—2030)》基础上,通过长沙维景旅游规划设计公司编制《龙潭古镇核心片区旅游开发概念性规划》,定主线、明特色,投资1200 万元用于小城镇建设及环境综合整治。首先,对城区主干道进行改造,3 公里的主干道铺设炒砂路面;配套完成5000 余米下水道改造及石板路人行道,安装“中国结”与“红灯笼”双排路灯200盏,种植桂花树等苗木120 余株;安装并启用智能交通系统,店面招牌进行统一规范。

一个农贸市场的民生情怀

农历腊月十八,龙潭镇的居民群众期盼多年的综合市场将正式交付使用。眼下,综合市场正在努力收尾,工人们紧锣密鼓地忙着商铺、摊位的装修,市场的入场公路也加班加点完成了硬化。龙潭镇多年来“有市无场、以路为市”的时代即将结束。

长期以来,集镇中心卫生院、派出所、银行等多个单位于一体的电影院前街道经常堵得水泄不通,这条“警务专线、生命通道、金融通道”完全被占道经营、小摊小贩阻断,成为居民群众的心头之痛。“以前,只要逢上赶集或者节假日,都是小摊位,这条路就瘫痪了,我们的救护车根本不敢停在院里,就怕有紧急情况出不去。”镇中心卫生院负责人王鑫感叹道。和王鑫一样,电影院前这条街道的单位和居民也都希望早日修建新市场。

“这些年来,群众希望修建农贸市场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我们也一直在谋划这件事情,并且边谋划边进行街道整治。”2017 年4 月,该镇党委书记姜立刚带领镇综治办、派出所、社区干部痛下决心,连夜整治电影院前街道占道经营及乱搭乱建。一夜之间,“警务专线、生命通道、金融通道”

全面疏通,老百姓纷纷点赞。同时,农贸市场规划筹建的脚步一刻也未停下。2017 年初,龙潭镇政府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修建农贸市场的决议通过。2018 年元月,综合市场正式破土动工。综合市场建筑面积达7700余平方米,市场内划行规市,配套设施齐全,经营范围全面,能够有效地解决群众自产自销农副产品的需求。

眼下,电影院前街道的提质改造工程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针对背街小巷治理难题,龙潭镇将集镇区域划分为八大片区,镇村两级干部负责日常管理,及时处置各类群众反映问题,真正做到变管理为治理,真正实现“小改造、大畅通”。

一项机制的高效运行

龙潭镇地域面积大,人口众多,社会治理面临较大压力。近年来,龙潭镇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构建权责清晰、运行高效、执行有力的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成立镇城管办,常态化开展占道经营、流动摊贩、出店经营等不文明经营行为的劝导和执法,同时通过疏堵结合,环境卫生、城镇秩序、镇容村貌有了极大改善。2018年,该镇成功创建市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市级卫生镇、市级文明镇。

龙潭镇积极推行“路长+交通两站两员”模式,实施“教育、劝导”于一体,建成智能交通系统,完善道路标识标牌,新建龙泉、莲河、云盘等停车场,合理划定街道车位,车乱开、道乱占等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同时,深入推进河长制,充分发挥镇村两级河长作用,扎实开展河道“清四乱”行动,推进水体清淤疏浚;实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古镇百姓的幸福感自信地挂在脸上。

一座城镇的幸福梦想

冬日清晨,寒风凛冽,但在龙潭一期2 公里景观河堤上,早早地就有群众在散步、锻炼。景观堤边上的少山休闲亭里,老人们悠闲地听着新闻。景观堤上的绿化、亮化、美化工作都已完成,还建起了文化墙。“真没想到,我们也能像县城一样,家门口就有景观堤。”家住少山村的李梨花看着家门口的美好景色满心欢喜。景观河堤二期规划5 公里,将沿河两岸建设成“十里画廊”。

建成景观河堤“十里画廊”,是龙潭古镇渴望提升梦想的一个缩影。2017 年9 月前,这条河还是一条“臭水沟”,河道窄小,四处漂浮着垃圾,天气热的时候水体恶臭难闻,汛期河道泄洪不畅,沿河街道总是进水。仅仅四个半月时间,龙潭镇镇村两级干部不等不靠,建成一期2 公里景观河堤,并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保护了沿河两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小城镇建设及环境综合整治之初,龙潭镇秉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千年古龙潭、抗战决胜地”发展定位,全面提升小城镇品位。省道沿线、主城区河道沿线共安装450 余盏仿古路灯,栽种桂花树、杜鹃花等苗木100 余万株,实现省道沿线绿化、亮化全覆盖;立足文化创特色,以龙潭母亲河为纽带,充分发掘文化底蕴,逐步推进景观河堤建设、广场建设等项目,积极建设“一河两岸风光带”;同时立足资源强产业,凭借金银花等中药材产业和糍粑、腊肉、酸辣椒等特色农特产品基础,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