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4 08:12:21 | 浏览:2153
关于喜洲古镇,是从喜欢上这个名字开始的。去之前脑海里并没有什么喜洲的画面,只因它叫做欢喜的“喜”,便觉得这里应该是一个可爱的地方吧。
烈日下的午后,一路自驾进入古镇。小巷子里很多老大爷招手拦车,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想把私家车引入自家的停车位,收费5元/车。
可是初来乍到,对一切都保持警惕,还是乖乖将车停在了景区收费10元/车的停车场里。
偶遇几位三轮车揽客,希望我们乘坐他的座驾轻松环城。可是他们不知道,在这样温暖和煦的阳光下,穿梭在古镇漫步,才是我最盼望的事情。
满街的喜洲粑粑和蜡染方巾,似乎已经成了这里的标志,成为新晋必吃和必买的喜洲符号。
比起大理古城和双廊古镇,这个季节的喜洲已经算是蛮清净的旅游淡季了吧。
喜洲历史上曾是南诏的军事重镇,早在南诏迁移过来洱海周围之前,这里就是白族先民“河蛮”的聚居地,后来一直是白族聚居的城镇。
古镇中心的四方街是一片开阔的小广场,周边围绕一圈商铺。四方街正中央矗立着一座新建的石坊,名为“题名坊”。
据说在明代镇上出了几位进士之后修建了当时的“题名坊”,凡在科举中取得功名的人可以把名字刻在上面。
让帮主坐在石坊下面等我,我独自一人走进旁边的小巷里寻找公厕。阳光在这古镇里似乎更加肆无忌惮的耀眼,石板路闪着光斑,两旁建筑的木质门窗在光影的变化中散发着历史的味道。
无意间路过一家没有招牌的老房子,一位老者正躺在一个极具年代感的老式剃头椅上,享受着另一位老者理发剃须的娴熟技法。
屋内幽暗而深邃,唯有一束光从窗户照射进去,打亮了这两位专注的老人的脸。那画面似乎是从四五十年前的平行时空瞬移过来的。
我从WC出来后飞奔回四方街,拉起帮主就往小巷子钻,“快去,那个画面太难得了,一定要拍下来留纪念!”
唉……可是有时候,在摄影师眼中经典的画面只转瞬即逝,等我们再回到理发店门口,老顾客已经悄然离开了。
理发师大爷悠然地坐在门边,他眯着眼举起茶缸,大口的喝下一口茶继续闭目养神,只剩下一条滴水的毛巾已经晾晒在窗边……
在喜洲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布局上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
这些民居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绚丽多姿,充满了少数民族风情。
当这些老建筑染上了岁月的痕迹,有些好似危房的二层小楼依然坚强挺立,门廊的油漆斑驳脱落,木板长出了龟裂的纹路,就像是老者额头的皱纹一般。
而新入驻在老房子的主人们,用绿植、牌匾、涂鸦等各种文艺范儿的元素,加以装饰创新,所有的一切才组成了喜洲古镇里,点点滴滴让人心动的符号。
在老巷子里走着走着,突然被一家超级可爱的小店吸引了!橱窗上挂满了毛线编织的各式彩色帽子,对一切毛球和织物毫无抵抗力的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迈不开步了!
走进店内,更像是进入到了一个童话王国!五颜六色的毛线,被编织成衣服、帽子、背包、捕梦网、首饰、玩偶,甚至灯罩~
好似将这间低低矮矮的小屋,装点成了魔法师的密室一般。而店主一定是一位如魔法师一样心灵手巧的姑娘呀~
在里面寻宝一般挑选到一个彩虹毛线帽,和一个诞老人头像的胸针,我简直高兴坏了。
询问了店员,这家小店欢迎客人拍照,于是拿起相机,想把每一件毛线艺术品都收入镜头里。
这家店的店名叫做“小黄香蕉”,橱窗上还标着“不卖香蕉搞毛线”的搞笑标语~来喜洲一定不要错过它呀。
继续沐浴在冬日暖阳下前行,误打误撞就看到了喜洲的网红建筑“转角楼”,这可是被称为来喜洲比打卡的地方呀。
虽然是淡季,可想在转角楼拍照依然要耐下心来——排队,尽管游客并不是很多,可地处十字路口,车辆行人交织,捕捉满意的照片并不容易。
走过转角楼,很快就能看到喜林苑的红墙了。路边看到一间小小的咖啡馆,就走进去歇歇脚喝点东西。
后来才知道这家无川摄影艺术咖啡馆,也算个网红店,可惜门口能够看风景的座位没有等到,有些遗憾了。
一杯Dirty上桌,冰冰凉凉的很美味,这时突然发现我的座位底下,一只小狗狗正盘成一团睡着大觉,顿时对这家不太热情的咖啡馆多了些许好感。
咖啡馆这对着的这片田地,二三月是醉人的油菜花,九十月份是金黄的稻田。可惜我们都没赶上,一片光秃秃剃了头的农地里,刚刚生长出翠绿的嫩芽。
田地里的井盖不知被谁涂鸦画上了彩色的卡通图案,让远处的喜林苑红墙也跳跃活泼了起来!
当嫩绿的稻田映衬着远方的蓝天和红墙,虽然这是喜洲被拍到烂大街的取景地,可还是不得不说,在这里拍照好美好美呀!
即使没有油菜花和稻穗,也依然充满大理独有的云淡风轻的美好。
因为要赶着回大理古城和朋友见面,我们的喜洲半日之旅只能止步于此了。
喜洲还有太多的咖啡店和客栈没有来得及一一到访,只好留给下一次见面的时候了。
让我欢喜的喜洲,希望下一次再来能小住几日,只盼袅袅炊烟做线,逢起我心中鸡犬相闻的田园光阴。
旅行KOL、环球旅行达人、酒店体验师、旅行撰稿人、风光摄影师、跨界自媒体
全网昵称 @ 彩虹帮二当家
喜洲古镇位于云南省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的北部,全镇共有明代、清代、民国以及当代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上百院白族民居建筑。那独具特色的造型,那几近完美的结构,都给人一种庄重雄浑而又不失轻巧灵透,古朴典雅而又不乏自由洒脱的质感和美感,是到了大理
2018年,云南省诞生了15个创建成效显著的特色小镇,成为了热门话题。这些小镇在哪?具有怎样的特色?将会带来怎样的机遇?《小镇大赏》带您走进云南的15个特色小镇,对话特色小镇创建者。喜洲古镇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喜洲远在南诏大理国时代曾经成为
是谁说过,一辈子没到过云南,没赏过喜洲古镇的风花雪月是一种遗憾。那是位于大理古城北部的一个美丽小镇,东边毗邻洱海,西边靠着苍山,镇子里处处可见雕梁画栋,门楼山墙。这里是白族人民的聚居地,这些建筑的美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大理这座城市是我第一次来,却给我带来了满满的惊喜,我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就是喜洲古镇,距离大理古城约半小时的车程前往喜洲古镇感受一下白族生活。·我们是选择五一过后来大理的,真不喜欢人多扎堆的地方 所以选择了大理喜洲古镇,比起节假日的人山人海 个。
喜洲古镇位于大理以北18公里,东临洱海,西临苍山。云南大理喜洲古镇翻阅中国历史,喜洲是南诏王国的重镇,如今已有1000年历史。是洱海西岸白族人聚居的古村落。建于隋唐时期的喜洲,是茶马古道必经之地,商业文化繁荣。
关于喜洲古镇,是从喜欢上这个名字开始的。去之前脑海里并没有什么喜洲的画面,只因它叫做欢喜的“喜”,便觉得这里应该是一个可爱的地方吧。烈日下的午后,一路自驾进入古镇。小巷子里很多老大爷招手拦车,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想把私家车引入自家的停车位,收费
在一半的国人挤爆了云南的旺季,我也再次凑热闹重赴大理休闲避暑。前几年来过一次大理,主要在大理古城和洱海边的双廊古镇游玩,那也是凑热闹,这次自驾,有了方便到处跑,因此围着洱海转圈跑,欣赏体验一下当地白族人的日常生活和建筑特色,也就顺便去了位于
如果你喜欢古镇和自然风光,又不喜欢喧闹,来大理一定要去喜洲古镇。这里有着千年的历史,有着保留最好的白族建筑群,有着最美的田园风景,像极了从漫画里跑出来的小镇,也是老舍笔下的世外桃源。建议大家在早上趁太阳不大、游客不多的时候,先导航到“喜林苑。
喜洲古镇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8公里,东临洱海,西枕苍山,以四方街为中心,大小街巷、各色店铺组成了一个开放和谐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小镇一直是白族人民聚居的地方,这里保留着许多白族建筑,时光流逝,质朴的面貌却未曾改变,就算是些许现代商业的融入也没有。
“我想不到,在国内这么偏僻的地方,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进到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街旁到处流着活水:一出门,便可以洗菜洗衣,而污浊立刻随流而逝。” ——老舍先生的《滇行短记》严家大院这是老舍先生初次到喜洲古镇时,对喜洲的赞美溢表于言辞。而
喜洲一座恬静而优雅的小镇,她没有太多的商业气息,也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适合发呆~- 喜 洲古 街 -踩着古韵的青石板,穿过古老的巷子,去寻找那些遗落在光影斑驳中的历史。漫步在喜洲的小巷,轻轻触摸这里的每一缕气息,欣赏白族传统手工艺——扎染的
喜洲是白族聚居区,民居青瓦白墙,门楼恢宏,清淡雅致,很像是徽派民居。“古韵之居,大喜之洲。我是建筑学的门外汉,只能是谈谈自己直观初浅的认识。”游人很少,阳光很好,天空很蓝,慢慢地闲步于喜洲古镇的街巷里。
今天小编推荐的这些地方,既没有大量游人的喧嚣,又有不可多得的美景。下面跟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春风十里,不如景区有你,赶紧行动吧!1、喜洲古镇喜洲古镇位于大理市北部,西倚苍山,东临洱海,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这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白族历史
喜洲古镇数百年来,喜洲古镇一直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至今留存大量明清传统建筑,再加上优美的田园风光,洱海风光,使这里呈现出独特的韵味。一、田园风光洱海彩霞大理不仅有风花雪月,背靠苍山面向洱海的独特地貌,使得大理上空经常出现高低分布的云
喜洲的传统最漂亮的表现就是建筑。喜洲镇有上百座历史建筑,有始建于唐朝的大慈寺,有民国时期大商人们的大宅,也有寻常人家精致的白族别院。大规模保留完整的古建筑是喜洲最大的特色。提到喜洲,很多人第一印象便是:喜洲粑粑、严家大院、四方街、严家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