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4 08:49:42 | 浏览:2496
喜洲古镇位于云南大理市北部,西倚苍山,东临洱海,隋唐时期称"大厘城",是南诏时期"十睑之一";又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也是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和重点侨乡之一,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白族历史文化名镇。
2016年10月14日,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喜洲是大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诏与河蛮并存时就已是白族聚居之地,原为大理河蛮的城邑,隋史万岁曾驻兵于此,因而称“史城”或“史赕”,唐代南诏的故都亦曾建于此,时称大厘城,当时已时“邑居人户尤众”,是南诏时期“十睑之一”。
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置益州郡灵24县,喜洲属叶榆县址。汉武帝采取“守令治其人,酋长世其官,不相侵夺”的政治策略,河蛮大多姓多居于喜洲一带,成为西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一,民间也多以喜洲为白国本部。
唐大历十三年(公元前778年)唐南诏国第八代王异弁寻都喜洲。
公元826年,丰祐也曾将都城建于喜洲。
公元860—877年,南诏十一代王(又称“大礼国”)世隆曾一度以“大厘城”(今喜洲)为都城,因慕汉唐文化,效行“礼治”,故改“厘”为“大礼”,号“大礼国”。
元朝称喜洲,明、清沿元制,也称喜洲,隶属太和县。
1953年设喜洲区。1964年,改公社。
1983年,复设区。1987年,建镇。
喜洲镇地处平坝,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900米,境内最高的五台峰海拔3761米。总面积为165平方公里(不包括洱海域),平地和缓坡约占30%,山地约占70%,镇域内南北长14公里,苍山脚至洱海边平均长4公里,呈缓坡形长条状,即喜洲镇村落分布的坝区面积为56平方公里。
据2000年末的统计总人口有61715人,人口密度383人/平方公里。
据2000年末的统计,有白、回、汉、彝、纳西等15个民族,白族占总人口的87.81%。
白族男女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白族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白族女子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女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红白相衬,相得益彰。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已婚妇女改为挽髻。
喜洲白族民居基本形式是三合院和四合院,三开间的“坊”是建筑的基本组合单元。三合院是常典型的组合形式,由三个坊及一组照壁组成,称为“三坊一照壁”,两坊山墙之间设耳房及漏角天井。
四合院则由四坊建筑组成封闭式的院落,四角均有漏角天井,加上院落,称为“四合五天井”。由此能组成两重到四、五重的院落,称为“重院”。
喜洲镇,一进数院的“六合同春”式建筑有十多院之多,以镇上四方街旁严家大院为代表。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民国间建造的民居就有99院之多。
喜洲民居特别注重建筑内部的艺术装饰,屋檐、木雕门窗、精致的照壁、彩画、大理石画、古井等,非常精巧和美观,使喜洲民居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有88院,有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著名的民居建筑,明朝时有杨士云的“七尺书楼”,清朝有赵廷俊大院,民国时期有严子珍大院、董澄农大院、杨品相大院、尹隆举大院等。
七尺书楼,约建于公元1526年前后。原是杨士云读书时的小楼。整座房屋的建筑仍保存着明朝建筑风格。
严家大院,为民国白族富商、喜洲商帮“永昌祥”商号创办人严子珍的宅院,位于四方街西南角的宅院,建于1907年,主体部分用了12年才完工,由4个院落组成,1936年在后院加盖了一幢独立三层西式楼房,占地面积2475平方米。
对于古镇,我似乎有一种近乎于偏执的喜爱,丽江之行,第一站选择的是纳西族聚集之地涑河古镇,这到了大理,第一站选择的不是苍山,不是洱海,也不是大理古城,同样是一个似乎不那么起眼的地方,喜洲古镇!喜洲古镇喜洲古镇概况最早听说喜洲古镇,是来自于一组
喜洲古镇位于云南省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的北部,全镇共有明代、清代、民国以及当代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上百院白族民居建筑。那独具特色的造型,那几近完美的结构,都给人一种庄重雄浑而又不失轻巧灵透,古朴典雅而又不乏自由洒脱的质感和美感,是到了大理
喜洲古镇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8公里,东临洱海,西枕苍山,以四方街为中心,大小街巷、各色店铺组成了一个开放和谐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小镇一直是白族人民聚居的地方,这里保留着许多白族建筑,时光流逝,质朴的面貌却未曾改变,就算是些许现代商业的融入也没有。
喜洲古镇位于云南大理市北部,西倚苍山,东临洱海,隋唐时期称"大厘城",是南诏时期"十睑之一";又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也是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和重点侨乡之一,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白族历史文化名镇。2016年10月14日,被国家发
喜洲位于云南大理古城以北18公里处,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喜洲是重要的白族聚居的城镇,这里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从布局上看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这些民居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山。
近年来,云南全力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涌现出了一批田园牧歌型、民族风情型、历史文化型、特色产业型、绝妙景观型特色小镇,这些特色小。彩云之南,被誉为“世界花园”,这里山水瑰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多彩、生态优美,具有打造特色小镇的天然优势。
大家好,我是玛纳斯梁锋,开着唐DMi拉着拖挂房车自驾游大理,拖挂房车好处就是在一个城市找到驻车地可以放下拖挂开着前车去你想去的地方,我依然是开着前车么有拉拖挂,今天来到了喜洲古镇,去年开着我的宋MAX DM路过喜洲古镇没有进入,今年一定不能
这一路昆明逛世博园,东川红土地沉迷于每天捡蘑菇,到了楚雄满山遍野的板栗吃到过瘾,每一处都让我舍不得离开,总是想多呆些日子。但远方的美景和美食又开始成为我出发的动力,云南的第四站回到了熟悉的老地方-大理。苍山洱海,风花雪月,旅行的目的地未变,
来到喜洲古镇,在进入古镇入口,偶遇的这个湖淡泊平静,水面波光粼粼,在四周建筑的倒影下,有着徽派的古朴典雅、京派的流光溢彩之中,不乏精巧细致的细节,蓝天白云之下显得格外庄重大气、精美绝伦。伴着青山绿水,孕育白族人家,淳朴、飘逸、却又隐忍、坚毅
说起大理,很多人只识大理古城。上关风,下关花,苍山雪,洱海月。“风花雪月”的大理引着无数人涌入古城,逢入夏,城中热闹非凡。而在这风花雪月中,让老舍惊喜的喜洲镇则清冷了很多。岁月停